雕塑装扮着城市的现代文明与历史厚重,如果建造的政府官员只是当作业绩去糊弄的话再多的雕塑也只是城市精神的污染,合肥雕塑公司认为只有量与质的统一雕塑才与城市融为一体。
“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完全能够成为代表整座城市的人文景观与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甚至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雕塑文化圈。”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朱尚熹说,“当今世界有许多城市拥有自己的标志性城市雕塑。但是更多的城市并非如此。尤其对于中国的城市而言,我们的城市雕塑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迎来一个井喷式发展的,许多作品还很年轻。而一件雕塑是不是能担当得起整个城市的标志象征,这不是今天人们说了算的,它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朱尚熹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因此很难用一件作品就照顾到横向、纵向的方方面面。好的雕塑背后都有时代的影子,我们需要的是一批反映城市时代精神的作品,以满足不同社区、不同街区的需要。好的城市雕塑是数量和质量的一。”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雷宜锌则认为,城市雕塑与所处地区的精神财富息息相关。他介绍说,在长沙的旧城改造中,许多老街被拆除,长沙根据老街区的特点兴建了一批城市雕塑,比如营盘路兴建时建的《辛弃疾》雕塑,就是与辛弃疾在这里建军营的历史典故有关。雕塑可以记录历史、承载历史。通过将老街区丰富的历史信息转移到雕塑上,城市记忆就得以延续下去。又如,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每隔80米就坐落着一尊“老长沙”主题铜像,《童趣》《纳凉》《卖臭豆腐》《打酱油》,那里的每一座雕塑都是老长沙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
目前我国的城市雕塑还面临不少问题。雷宜锌表示,雕塑艺术与审美能力在各地发展不同,有的地方盲目追求城市雕塑的数量,产生了不少粗制滥造的“次品”,不但影响了城市精神的表达,还可能给城市形象及声誉造成损害。创作者应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前提下,承担起自身的使命,用心去完成每一件作品,使其成为城市的灵魂、物化的精神、时代的声音,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